第24章 郑玄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郑玄来了
王家,书房。
王钰神情萎靡,苍老的面庞上尽是阴翳神情。今日在县衙,王朋被绞杀,王家名声尽丧,连带着和王家站在一起的清流名士全部背叛,王家彻底失势。
反倒是刘枭的威望树立了起来,以如今的情形,只要刘枭在广县一天,王家就会遭到刘枭打压。
王瑾也是神情悲恸。
他膝下就王朋这么一个儿子,王朋死了,意味着王家嫡系一脉就断了根。他励精图治多年,才有今日的王家。如今,却被刘枭轻易覆灭,王瑾的愤怒可想而知。
王瑾不甘心。
就这么服输,他不愿意。
王瑾沉声道:“父亲,刘枭毁了王家多年积累的名声,您也遭到牵连。这件事,儿子不甘心。刘枭不过是一个被流放到广县的人,我们何必怕他。”
王钰道:“但王家败了。”
王瑾叹息一声。
的确,王家和刘枭的这次交锋中,王家是一败涂地,甚至被刘枭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王瑾道:“关于对付刘枭,儿子有些想法,请父亲斧正。”
“说!”
王钰揉了揉苍老的面庞,盯着王瑾,浑浊的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他知道王瑾不甘心失败。
事实上,他也一样。
王瑾说道:“父亲是孔北海的弟子,以孔北海的名望和身份,只要他出面针对刘枭。要捏死刘枭,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甚至都不需要孔北海出手。”
王钰摇头,断然说道:“恩师不可能出手对付刘枭。”
孔融是孔子后人,儒家学者,又是北海国相,有名望有身份,不会轻易的降低身份对付刘枭,更不会亲自动手。
王瑾道:“父亲且听儿子说完,再斧正不迟。”
王钰微微颔首。
王瑾眼中闪烁着精光,说道:“父亲前往北海国,不用主动请孔融对付刘枭,只是和孔融聊天时,往朝廷政事方面引,最后偶尔提及刘枭横行霸道,目无国法。把刘枭作为特例,孔融就会记住刘枭,对刘枭起厌恶之心。”
王钰问道:“然后?”
王瑾道:“借刀杀人。”
王钰说道:“借谁的刀?”
王瑾斩钉截铁的道:“借二公子刘阳的刀,刘枭和刘阳一直在争斗,他必然乐意对付刘枭。只要父亲在孔融面前抹黑了刘枭,我们把消息透露给刘阳,让刘阳请孔融到齐国临淄。”
“届时,让刘阳稍稍提及刘枭之事,只要孔融做出点评,刘枭就会名声丧尽。”
“一个连孔融都否定的人,齐王乃至于齐国的国相,不可能再让刘枭担任广县的县令。失去了县令身份的刘枭,即使是皇室宗亲,但他无兵无权,王家再对付他,就轻而易举了。”
王瑾眼中透着杀意。
不杀刘枭,他不甘心。
一连串的计划,自王瑾口中说出来。为了对付刘枭,王瑾也经过了深思熟虑,考虑了各项条件。如今的情况,王家没有和刘枭直接掰腕子的实力,只能借助外力。
王钰道:“计策不错。”
王瑾道:“父亲认为可行,儿子便放心了。这件事宜早不宜迟,父亲何时前往北海国拜会孔融呢?”
“明日一早。”
王钰也急切想报仇,直接定了明天就去北海国。早一日抵达北海国,他就可以早一日对付刘枭。
话锋一转,王钰道:“接下来,你有另外的一件事情要做。”

“何事?”
王瑾开口询问道。
王钰神情悲恸,说道:“朋儿被杀,我王家嫡系一脉没了继承人,这是不行的。你身边也有好些个女人,多加把劲儿,争取再诞下儿子,为我王家主脉开枝散叶。”
“是,儿子明白。”
王瑾应下。
两人议定了对付刘枭的计策,完善计划后,王瑾就恭敬的退下。
翌日,清晨。
王钰乘坐马车,悄然离开广县,往北海国去了。虽说王钰是悄然离开,但刘枭也收到了消息。对王钰的去向,刘枭判断出是往北海国去了,肯定是去找孔融求助。
但对刘枭而言,他杀死了王朋,却一点都不后悔。
王朋该杀。
刘枭知道王家反扑在即,心中思虑着对策。琢磨好了应对的计策,刘枭才将事情搁置一边。如果孔融出面帮助王家,他连带着孔融一起收拾。
诚然,孔融身份高、威望隆,有极大的影响力。然而,孔融也是人,不是没有缺点。要对付孔融,他也有办法。
时间流逝,半个月时间转瞬过去。
天愈发冷了。
刘枭坐在书房中,烤着火炭,和吕虔商谈着事情。
“砰!砰!”
敲门声,自房间外响起。
嘎吱一声,周麟推门进入,他恭敬站立:“大人,刚得到下人禀报消息,大儒郑玄正在广县城内讲学。卑职听说,郑玄是因为居住的高密黄巾肆虐,才不得不离开高密。如今,他途径广县,接下来准备去徐州避难。”
吕虔眼睛放光,劝说道:“县令,郑玄可是儒家宗师,他来了,您可不能怠慢。依卑职看,得亲自前往拜会才是。”
刘枭微微颔首。
他知道郑玄的分量。
郑玄,字康成,北海国高密人。这位老先生堪为汉末儒家领袖,威望极高,论及学术上的成就,甚至比蔡邕更加厉害。
郑玄年轻时,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后来又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
他最后,从大儒马融学古文经。
最终,融会贯通,成为一代儒宗。
郑玄一直都没有出仕,他遍注儒家经典,所有精力都用在整理经学上,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人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门下,弟子无数。
比较出名的人,有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人。
这些名士,都是郑玄的门人。
孔融也是大儒。
但孔融相比于郑玄在学术上的成就,却差远了,远远无法和郑玄比肩。
刘枭的心思,却是活泛了起来。王钰去北海国找孔融搬救兵,而现在郑玄到了广县,他如果和郑玄搭上关系,他的处境和身份便有了本质的变化。
刘枭问道:“郑玄人在何处?”
周麟回答道:“回禀大人,郑玄人在城西的一处旧宅中讲学。广县的清流名士,只要是读书人,都已经去了。”
刘枭吩咐道:“准备礼物,我们也去拜见,争取把郑玄留在广县。”
“是!”
周麟一阵兴奋。
他也是读书人,如果郑玄留在广县,他时常前往请教,说不定也能有所成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