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僵持的谈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乌维笑了笑。
他对刘宣谈判的手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刘宣看似暴躁直接,表面上处处针对董尧,甚至一言不合就要撒泼离开,但实际上,刘宣心里有谱,始终掌控着节奏。
谈判的底线,始终在刘宣的原则范围内。
刘宣,是个难缠的人物。
乌维表情肃然,缓缓道:“刘监军,谈判的事情由董尧负责,本王就不会插手。他说条件是五十五万石粮食,就是五十五万石粮食。至于该怎么谈,你们可以慢慢磋商。”
董尧一听,心中感激。
乌维对他的信任,令他非常的感动。
他的内心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乌维的势力比修戈强,为人更加的英明睿智,胸襟广阔,或许效忠乌维是合适的选择。
这样的念头,一闪而逝。
他一直跟着修戈,不可能背叛修戈。
刘宣表情认真,沉声道:“匈奴王,谈判磋商应当合理才行。”
“五十五万石粮食,这是不可能达成的条件。”
“我们来粗略的算一笔账,这五十五万石粮食,足以支撑十数万士兵三个月的口粮。如果士兵省着吃,支撑的时间更长。”
“如此数额巨大的粮食,都能供给赵国的军队一段时间了。你让我拿出五十五万石粮食,对赵国来说,会伤筋动骨,是不可行的。”
“我王不可能为了数千妇孺,拿出五十五万石粮食的。”
刘宣见乌维不说话,仍是摆事实讲道理。
他就一个观点,赵王不同意。
董尧提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条件时,刘宣用赵王作为理由;降低到一百万石粮食的条件时,刘宣仍是这么回答;降低到五十五万石粮食,刘宣还是用赵王作为说辞。
这个说法,能站住脚。
而且眼下的情况,刘宣并不着急。
反正慢慢的和乌维谈判,他有足够的耐心。
最重要的是,刘宣和廉颇背靠青阳关,后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确保了刘宣后顾无忧。
匈奴人却不同,劳师远征,极为消耗粮食的。
时间越长,对匈奴人越不利。
董尧打起精神,他有乌维的支持,也是不退步,道:“刘监军,五十五万石粮食,已经是最低的条件。连这个条件你都不同意,恐怕真的不能换回被俘虏的赵人了。”
此刻的语气,有些僵硬。
董尧在试探刘宣,他要摸清楚刘宣的底。
刘宣冷笑两声,当即反驳道:“五十五万石粮食作为条件,其实也不是不可能,但情况不同。”
“如果赵国实力孱弱,如果赵国军队和匈奴人没有一战之力,如果青阳关守不住,别说是五十五万石粮食,就算是百万石粮食,也没问题。”
“就算要动摇赵国的国本,甚至盘剥百姓才能得到足够的粮食,赵王都会尽力而为。”
刘宣话语中,带着一丝的嘲讽。
他语气也越发强硬,说道:“眼下的情况,赵国实力强大,不惧匈奴人。”
“如今不过廉颇一员将领,就挡住了匈奴人。”
“如果赵王下了决心,调集赵国的大军来,本官认为,足以击败匈奴人。”“如今的情况,青阳关在廉颇的手中固若金汤。匈奴人想攻入赵国,可谓是难如登天。本官为什么愿意来谈判,不是因为赵国的国力不强,不是因为赵国没有能力和匈奴人一战,而是不忍心赵国的百姓横遭
惨死。”
“这才是本官谈判的前提。”
刘宣轻笑,自信道:“弄清楚了谈判的前提,才能正视自己。”
“董尧,你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情况。”
“如果真的到了最坏的地步,本官只能放弃被俘虏的数千妇孺,不管他们的死活。”
“再退一步说,匈奴人当着青阳关无数士兵的面斩杀数千妇孺,这等仇恨,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所有的赵国士兵,都会铭记这一刻,会把无穷的愤怒化作动力,会和匈奴人拼杀到底。”
“到那时,吃亏的还是匈奴人。”
“你们杀人越多,双方的仇恨就越难以化解。”
刘宣侃侃而谈,更直入要害,说道:“董尧,人得有自知之明。你是襜褴人,哦,我错了,你现在是匈奴人。你要为匈奴人争取利益是好的,但漫天要价不妥当,得考虑现实的情况。”
面对董尧,刘宣挥洒自如。
一个归顺了襜褴人,又甘愿给匈奴人做狗的人,他收拾起来,不过是反掌之间的事情。
这事情,着实太容易。
董尧眉头蹙起,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了起来。
刘宣的话,有几分道理。
让赵国拿出五十五万石粮食,的确有些困难。
董尧想了想,决定后退一步,他抛出了底线道:“五十万石粮食,不能再少了。这是我的底线,也是匈奴王的底线。”
乌维眼眸微微眯起,眸子中精光闪烁,暗道刘宣果然厉害。
三言两语,令董尧退让了。
刘宣再一次轻叹,说道:“五十万和五十五万,有多大的区别呢?真的不大。不过你既然有诚意,本官也愿意配合。一口价,八万石粮食,以及一万斤铁和三千斤盐。”
谈判进行到现在,刘宣提高了一点条件。
从五万石粮食,到八万石粮食。
乌维不再作壁上观,主动道:“条件太低了,八万石粮食,绝对不可能。”
刘宣和董尧谈判到现在,不能掌控节奏。
为了扭转局面,乌维干脆自己上阵。
刘宣嘴角噙着一丝的笑容,道:“匈奴王,赵国有赵国的底线和考虑。如果超出了条件,第一是本官无法做主,第二是我王通盘考虑后也难以答应。或者,你杀了所有的妇孺。”
乌维暗骂刘宣厉害。
到现在,刘宣竟然寸步不让。
乌维也不愿意僵持,沉声道:“刘宣,你给一个合理的价格。”
刘宣道:“八万石粮食,已经是最大的诚意。”
乌维摇头道:“八万石粮食,不可能。”
刘宣耸了耸肩,无奈的道:“既然匈奴王认为八万石粮食不妥,今天的谈判到此为止。你我双方再考虑一下,然后再来磋商如何?”
乌维挥手道:“没有必要,我们继续。”
在青阳关外多耽搁一天,粮食就会消耗许多,对匈奴人有极大的压力。
尽早解决,才是正道。
刘宣说道:“本官给出了最合适的价格,但你始终不愿意降低条件。你这样,谈判怎么能进行下去呢?匈奴王,并非本官不配合。”
乌维思索了许久,沉声道:“二十万石粮食,本王便释放所有的俘虏。”
刘宣道:“高了。”
乌维道:“这是本王最大的诚意。”
刘宣点了点头,正色道:“本官清楚匈奴王的诚意,但有一个问题,这一次你用数千俘虏换了二十万石粮食,下一次呢?”
“此例不可开,我不能同意。”
“想要凭几千妇孺换二十万石粮食,绝对是不可能的。”
“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
“如果凭几千俘虏就能换来数十万石粮食,这仗就不用打了。”
刘宣强势无比,再一次重申道:“匈奴王,八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这一批粮食,可以让匈奴人熬过寒冬。这样的数额,是本王最大的权限。”
乌维道:“八万太低了!”
对于八万石粮食,乌维根本就不认同。
刘宣说道:“匈奴王要多少粮食?”
乌维再一次改变了条件,说道:“十五万石粮食!”和刘宣谈判,乌维不断的降低粮食的数量。从一百五十万石,到一百万石,再到五十五万,到了如今的十五万石,减少了十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