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赵何教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何正色道:“为了齐国使团之事,也为了先生之事。”
赵胜看了眼赵何,又看了眼刘宣,脸上尽是疑惑。
赵何也不卖关子,直接说了刘宣的情况,然后道:“现在的情况,必须妥善解决先生的事情,让先生后顾无忧,能情归所属。”
“本王倒是能强行赐婚,但齐国未必愿意。”
“毕竟,人是齐国的人。”
“一旦齐国反悔,又会平添变数,不仅影响先生,也影响赵国后续布局。”
赵何说道:“现在,需要一个万全之法。”
赵胜听完后,表情肃然。
他已经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知道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妥当。
赵胜道:“大王,臣有一个猜测。”
赵何问道:“什么猜测?”
赵胜回答道:“齐王派遣苏代来,是否想一箭双雕。”
“第一雕,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削弱秦国的力量。”
“第二雕,离间大王和刘子的关系,让刘子无法再为大王效力。”
“毕竟,刘子曾和齐国有恩怨。”
赵胜说道:“刘子在赵国立下的功勋,让齐王有些忌惮了,所以顺带算计刘子。”
此话一出,赵何眉头一挑。
赵胜的分析有道理,赵何也认可这一判断。
刘宣思索一番,也认可赵胜的分析。齐国早不结盟晚不结盟,偏偏在刘宣击败匈奴人后,而且派来结盟的人,又是和刘宣两小无猜的田瑾。
这其中,必有猫腻。
赵何眼中寒光闪烁,沉声道:“齐王心思诡诈,阴谋算计本王,那本王更不能让他得逞。”
“这一回,本王要让齐王吃一个暗亏。”
赵何问道:“丞相,你可有破解的计策?”
赵胜微微一笑,不假思索的道:“要破解齐王的谋划,并不难办,甚至很好处理。”
刘宣拱手道:“请丞相赐教!”
赵何道:“直接说。”
赵胜道:“大王,臣是这样考虑的,……,如此操作,便可以妥善处理此事,就看大王认为妥否?”
赵何道:“可以这么办。”
他看向刘宣,说道:“先生,你意下如何?”
刘宣感激道:“大王如此恩待下臣,臣感激都来不及,岂能不愿意。”
赵何闻言,脸上多了笑容。
刘宣愿意配合,那么这一次,事情就简单了。
赵何说道:“既然先生同意,就这么定了。具体的操作,由丞相安排。但先生不能把消息透露给田瑾,否则不利于计划的进行。该假装的地方,还得做戏,避免苏代起疑心。”
洞悉了齐王的阴谋,赵何对苏代也更加警惕。
对方算计他,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齐王吃一个暗亏。
刘宣道:“臣自当遵命。”
赵何笑说道:“先生可安心了?”
刘宣道:“谢大王!”
赵何挥手道:“下去吧!”
“喏!”
刘宣拱手应下,便转身告退。
大殿中,只剩下赵何与赵胜两人。
赵胜面带笑容,拱手道:“臣为大王贺。刘子今日承大王的情,此恩难报,他便只能真正的效忠大王,为大王效力了。”
赵何说道:“知我者,丞相也!”
两兄弟相视一望,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赵何嘱托道:“关于先生的事情,宜速办快办,务必不能留下任何的把柄,不能授人口实。。”
赵胜说道:“臣明白!”
赵何挥了挥手,赵胜便退下。
“踏!踏!”
一阵脚步声,自大殿外传来,缪贤走了进来道:“大王,太子求见。”
“请!”
赵何挥手。
缪贤朗声道:“宣太子入殿!”
门口的侍从,便高声呐喊。
赵悝得了传令,急匆匆的进入大殿,毕恭毕敬的行礼。如今的赵悝,仍是一副意气风发的姿态,因为赵国的日常政务,他都参与。
虽说他只是太子,但已经参政议政。
此前,对于赵、齐之间的联盟,赵悝并未关注。
今天,他的门客做了一番分析,赵悝马上就上心了,然后急匆匆的来觐见。
“坐!”
赵何吩咐一声,赵悝恭敬的落座。
赵何说道:“你来见本王,所为何事?”
赵悝正色道:“父王,儿臣为赵、齐之间的联盟而来。”
赵何道:“你有看法?”
“是!”
赵悝郑重的点头。
赵何道:“说说你的看法!”
对于赵悝能有什么新鲜观点,赵何的心中也颇为好奇。
这段时间,赵何一直观察赵悝的执政理念,以及执政能力。
对于赵悝,他其实有些不满。他的这个儿子,耳根子太软,受不得蛊惑,也缺少足够的主见,性子也有些弱。
如果在太平盛世中,这也无妨。
但现在是乱世,赵悝想带着赵国走向辉煌却很难。
赵悝表情肃然,沉声道:“儿臣反对赵、齐结盟。”
赵何眉头一扬,问道:“为何?”
赵悝一抖袖袍,侃侃而谈:“和齐国联盟,进而抗衡秦国,儿臣认为,大不智也。”

“昔年,秦王赢稷身为质子在燕国落难,得我赵国之助,才得以顺利的返回秦国。”
“如今赵、秦关系缓和,双方相安无事。”
“一旦赵国和齐国联合,进而攻打秦国,那秦国就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
“这一举动,必然令赵国陷入危机。”
赵悝说道:“儿臣建议,不能主动授人把柄,令秦国有出兵的理由。”
“再者,齐王小人也。”
“去年,齐王和秦国联盟,公尊为帝。“
“如今,齐王转眼背弃秦国,转而和我们联盟,意图攻打秦国。”
“齐国可以叛秦,也可以叛赵。”
赵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道:“和齐国联合,对赵国百害而无一利,儿臣恳请父王慎重。”
赵何听了后,沉默了下来。
他盯着赵悝,眼中有着审视神色。
赵悝被赵何盯着,心中有些发毛,感觉不踏实。
赵悝道:“儿臣说错了吗?”
赵何摇头说道:“在某个方面来说,你没错。”
赵悝一听,顿时不好了。
某个方面?
意思是,他还是错了。
赵悝道:“请父王示下!”
赵何继续道:“你的分析,针对普通人适合。一个普通的人,应当以信义为先。做人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治理一国,信义能有用吗?”
反问的话,令赵悝一怔。
他明白了,原来父王是在考虑信义的问题。
赵悝微微一笑,不急不躁的道:“父王,人尚且要讲仁义诚信,何况是一国呢?儿臣认为,国家也唯有如此,才能国富民强。”
赵何一听,清楚这是儒家的观点。
对于儒家,赵何并不反对。
他和刘宣谈论时,就曾提到了儒、法、墨等各家。
他赞同刘宣的观点,‘儒为表’可行,但治国全用儒家,就以偏概全了。
赵何略作思考,道:“那本王问你几个问题。”
赵悝道:“请父王示下。”
赵何问道:“秦国是出了名的两面三刀,它今日能和魏国联盟,而攻打我赵国;明日又可以和韩国联盟,发兵攻打魏国;后天又可以联合魏国,去攻打楚国。秦国毫无信义可言,为何如此强大?”
赵悝的脸色,登时凝重无比。
赵何的反问太犀利了,问到了最关键的所在。
赵悝也不打算认输,略作思考,说道:“秦国虽强,却被认为是虎狼之国,被东方各国仇视和鄙夷。秦国虽强,也只是逞一时之强。秦国背信弃义,无异于饮鸩止渴,难以长久。”
赵何闻言,眸子中却掠过一抹失望。
赵悝太书生意气了。
赵何又道:“本王再问你,齐国同样是两面三刀。”
“齐国为了攻打燕国,可以联合宋国;为了攻打宋国,又联合燕国。甚至,齐国曾经联合魏国,却又背弃魏国。”
“但如今的齐国,仍然强大。”
赵何说道:“对于齐国,你又作何解释?”
赵悝毫不犹豫的道:“齐王,小人也!所以,儿臣恳请父王拒绝和齐国联盟。”
赵何继续道:“秦国、齐国都是他国,以我赵国论。”
“你的祖父赵武灵王执掌赵国,为稳定局面,曾联合中山国,以抗衡秦、魏、齐、燕、韩等国。”
“待赵国内部稳定后,又和齐、秦、魏国联合,发兵攻打中山国。”
“至于对齐、秦、魏、韩等国,赵国也时常联合,时常为敌。”
“按照你的意思,你的祖父也是小人吗?”
赵何眼眸眯着,审视着赵悝,等待着赵悝的回答。
这一刻,赵悝心中震颤。
为人子嗣,哪敢谈论祖父的不是。
赵悝连忙摇头道:“父王,祖父英明神武,正是因为他老人家锐意改革,变法图强,才有赵国今日之强盛,他岂能是小人?”
赵何道:“你明白就好!”
说到这里,赵何语气渐渐放缓,面色柔和,不急不躁的道:“悝儿,你要明白,国与国之间,没有信义可言,没有情谊可言。”
“国与国之间,只有不变的利益,以及自身势力的强弱。”
“两国因为利益,可以白天联盟。”
“同样,两国也可以因为利益,在晚上反目成仇。”
“而自身国力,更是重要。”
“你的实力弱,并非你讲信义,人家就不打你,你弱,那就处处挨打。”
“譬如现在的赵国,如果实力弱,齐国会联合赵国吗?肯定不会,甚至齐国会联合秦国,来覆灭赵国。”
赵何说道:“唯有自强,才能得到各国的敬畏,得到等同的尊重。”
毕竟赵悝是他的长子,而他膝下其余诸子年幼,没有长大的子嗣,只有赵悝是最合适的。
赵悝似懂非懂,表情有些发懵。
他不理解这样的手段,但他还是道:“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王教诲。”
赵何叹了口气,挥手道:“下去吧!”
“喏!”赵悝拱手行礼,然后转身退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