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最高纪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阳一撩袖子,将旁边那块白板拉了过来。
在上面写下三行字。
廉价罐头,中端罐头,高端罐头。
200曰元,400曰元,600曰元。
在200曰元廉价罐头那里打个×,彻底pass。
“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前几年中国罐头倾销世界,很多无良商家乱来,曰本的进出口企业也贪图眼前利益,跟着乱来,自己把低端罐头这一块儿作死。”
200曰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2块,在曰本12块钱一瓶的罐头都没人吃。
可想而知曰本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多强悍了。
范阳继续说道:“而中端罐头呢,一般是来料加工贸易,OEM或者ODM国际代工,在中国产,贴曰本牌,利润空间足,曰本的居民接受程度高,市场的销量中坚。”
“高端罐头呢,就是曰本国内的企业制造,600曰元的水果罐头,相比400曰元的水果罐头,在总的市场占有率上,差不到哪里去,两者几乎6比4的比例。”
范阳粉笔哗哗哗,在白板上下笔如飞,引用各种数据,从各个层面,曰本的国土面积,人口密度,城市消费人群,经济消费能力等等,又引用曰本的各种贸易数据,年度财报,最后杜撰了一个数据。
高端水果罐头,一年有200亿曰元的市场份额。
重点来了。
范阳敲敲黑板。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阐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首先要向在座的曰本朋友,道声真诚的抱歉,大家可以原谅我吗?”
“大家不反对,我就当默认了,目前贵国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泡沫破灭之后,一片狼藉,中小企业垮掉了百分之80,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企业,还在苦苦坚持。”
“世界贸易看中国,这是一个经济动荡的年代,东欧剧变,苏连解体,两德统一,英镑受挫,曰本泡沫,两次石油危机,四次中东战争,欧佩克石油组织成员国乱成一片,和米国的纠纷至少还会持续十年以上的时间,在基础制造业上面,已经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水果罐头,和曰本的水果罐头,目前是6比4的比例,但能坚持多久呢?贵国的家居行业,建材行业,当初的处境和罐头一样,也是一半的一半,但如今呢?曰本人的家居和生活用品方面,几乎被中国产品垄断,两者在价格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目前贵国抵制中国产品的方法有哪些呢?绿色贸易壁垒已经被肯定列表制度所取代,目前还剩下的就只有一项,关税。”
加藤平又站了起来。
但范阳这次没有再给他发言的机会。
“中曰两国建交以来,在基础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制成品方面,进口和出口都是30%,总计60%的超额成本,还加运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品也占价格优势。”
“而明年呢?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就做结尾陈词了,最后一句,GATT关贸总协定的第七轮多边谈判,乌拉圭回合,已经进行了七年,马上就要闭幕,就在明年,GATT关贸总协定,将正式更改为WTO世界贸易组织,要像欧盟一样,几乎全世界都变成自由贸易区,所有的成员国,在基础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这方面,进出口税将改为5%,中国是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我有确切的消息可以证明,中国将在明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进口一瓶水果罐头,10元钱,你们就需要交纳6元钱的裞,可到了明年,10元就只需要缴纳5毛钱的裞,这是何等差距?”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藤平又一次站了起来:“不可能。”
范阳没理他。
“中国入世之后,我敢断言,曰本的本土水果罐头企业将会消失殆尽,再也没有丝毫的竞争力,中国的水果罐头,必将全面侵占曰本市场,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公司是第一个瞄准曰本高端水果罐头的公司,现在我就宣布,定军山品牌的战略就是两字,高端,所制定的批发价格承诺10年不变,换而言之,到了明年,这减少50%的关税,将全部成为在座各位的利润,我公司绝不会更改。”
台下已经闹翻了天,之前的会场秩序一直维持得很好,只要范阳一说话,台下的人必定安静,可范阳连按两次手,下面依然交头接耳,脸上各种表情,有不安的,有焦虑的,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说完范阳向在座的各位深鞠一躬,放下话筒,来到音控台旁边坐下。
要给这些曰本人充分的时间消化。
范阳并不是危言耸听,唯独一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0年的事了。
复关和入世工作,谈判了15年,光是中米双方,就达到了10轮双边谈判,世贸组织的三十多名成员国多边谈判,进行了多达几十轮,阻力重重,直到2000年才入世成功。
主持人上场对范阳的讲话进行了一番收尾。
就轮到刘鼎新了。
范阳之前讲市场,讲宏观,刘鼎新上场则讲推销技巧,这些就是曰本客商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刘鼎新上手也很快,刚上场还有点胆怯,但没过一会儿就找到了感觉,毕竟是有草稿的,也是背熟了的,越讲越顺,很快又把现场的气氛给调动了起来。
刘鼎新讲了一个多小时。
还只讲到一半。
范阳不停的观察着台下这些曰本客商的神色,现场效果还是很成功的,可不知为什么,恐怕也是害怕失败吧,毕竟自己也是第一次操作会销。
越看,心里越觉得忐忑。
从后门溜了出去。
在后面的阳台点上一根烟。
最终,还是要靠结果来说话。
等到刘鼎新讲完下台。
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到了。
主持人宣布最终定价,由15元下调到10元一罐的时候,范阳听到一阵欢呼。
进入现场订货环节。
里面已经乱成一片。
范阳已不想再看,害怕受打击,从后门下楼。
到对面的一家茶楼要了杯茶,等待结果。
加藤平也走了。

会场内部,高路和汤常工两人混了进来,他们两人都会说曰语,直接冒充了曰本客户,坐在最后一排,全程目睹了范阳的神奇操作。
范阳走了,加藤平走了,三名英国人也提前离场,唯独周副xx长一行,还有高路汤常工,坚持到了最后。
火爆的订货现场,从下午5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
得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现场不到100名曰本客商,现场订购的合同金额270万美元,1300余吨,折合人民币1560万。
得到最后的统计数字,周副xx长的心中百味杂陈。
目光深邃之中,还有一点失落,切实的体会到了地域性的差异,还有商业化的魅力,一场订货会营收1500万,这个数字已经比地方财政还更富裕了。
不是周副xx长叫苦,如今的地方财政完全不一样了。
改革以前,全国一把抓,什么都是国家计划,上有财政拨款,下有企业上交利润,那时候的企业没有竞争压力,旱涝保收,盈利能力强,公共预算也是充足的,地方政府自然很富裕。
可改革以后,国营企业利改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还要承担国营企业自负盈亏的压力,以前的摇钱树纷纷变成财政包袱,每年都是财政赤字,每年都在亏钱。
现在的地方政府是真的没钱。
陕西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不错的,要盆地有盆地,要沙地有沙地,要丘陵还有丘陵,长江黄河都从这里经过,又处在心脏的位置,发展的时间还是较早的,在进出口方面也有一定优势,陕西引种的曰本红富士,每年也大量出口。
可汉中,就的确尴尬了。
地处四川与陕西的咽喉,交通不便,财政似乎形成了一个困局。
偏偏物产丰富,处在秦岭巴山蜀水之间,每年的果品产出数量相当庞大。
可严重滞销。
那座德国全自动生产线,OEM代工生产,还是省府为了拉动汉中经济开发区,超额指配的,利润本来就低,还要承担额外的运费压力,本来就挣不了多少钱。
这几年农产品的开发,是周副xx长的心头之痛,丰年不丰产,明明是丰收的年份,水果价格反而下跌,果农的收入无论如何提不起来。
所以罐头产业势在必行。
汉中的绿野食品厂,也是一座国营老厂,地方财政主动承担了起来,四处寻找出路。
可毕竟这个年代信息滞后,教育程度也跟不上,即便地方官员也常常无能为力。
而如今呢?今天现场销售的1600吨,就已经为他们冲出困局了。
这个消息如果传回汉中,肯定要引起市委巨震的。
周副xx长毕竟只抓大局,不知细节,今天的一堂课就感觉受益匪浅了。
刘主任呢,感受比周副xx长来得更加深刻。
他也是从基层一步步爬起来的,对地方上的事情门清,可对进出口完全是个门外汉。
现场订货1600吨?
对刘主任来说是怎样的冲击呢?
那条德国生产线,只能解决大约三分之一的汉中水果滞流量。
无奈,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马自主品牌,可营销手段落后,也完全没有品牌价值,只在汉中本地销售,附近的周边几个县市,铺过去的货都销售不出去。
去年,整整一年,绿野食品厂的罐头销售总量,也不过两百多吨。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次性订货的数量。
别人全是论吨的。
范阳制定的合同,起步就10吨,少了不卖。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曰本客商,也没觉得什么不对,都是10吨以上往上订。
还有一个客户,直接用钱来计算,现场订购100万美元。
而本地,销售从来是论箱的。
某个次级经销商,打来电话,一次性订购个几百箱,就能让厂长高兴半天了。
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晚上11点,所有人忙到饭都没吃,也没有人有心思去吃饭,现场订货太火爆了。
高路和汤常工两人,也没有再看下去的意思了。
下楼,在路边一个小店买了两瓶水和面包,转过一条街,路边停着一辆进口的奔驰S600,价值300多万的虎头奔。
这是高路的座驾,两人上车:“大开眼界,厉害,这人是个人才,就连我也佩服。”高路说道。
汤常工也是一脸欣赏:“是啊,以后咱们又要多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不过这也是好事。”
外贸方面,同行不一定就是冤家。
“过两天咱们约一下,看看这人心性怎样,如果心态好,就拉他上船吧。”
汤常工微微一怔:“这么快?他的资历还不够吧?其他的理事会同意吗?”
“资历不重要,能力。”
汤常工想了想,笑道:“也是,开业第一天,订货1500万,这份能力的确足够了。”
对1600吨这个数字,高路和汤常工并不敏感。
进出口贸易,它的基本性质就决定了,量,就不是一般的大。
开玩笑,千山万水,跨过两国边境,光手续就要搞得人头大,辛辛苦苦一趟贸易,过来买个几千块钱的,哪怕几万块钱都是搞着玩,真的旅游呢?
进出口贸易,论吨都是小儿科,一般是论柜。
双方问价,开口闭口不是来两斤哇,是你要多少柜?
一柜就是一个集装箱。
20尺,40尺,40尺高柜,这三种普遍规格。
最小的20尺集装箱,长6米,宽2.4米,高2.4米,最少也能装个二三十吨。
40尺高柜,装得密集一点,能塞进去百吨。
而大型的贸易公司,走货量大的,一次走个几百柜,装好几条船,司空见惯。
对于高路和汤常工来讲,1600吨还入不了他们法眼。
他们关注的是爆款产品的本质,佩服的是范阳把握价格的能力。
一般来说,量越大,单体的利润就会越低。
有句话叫做百分之3的利润,就可以让商人疯狂。
普遍有个百分之3的利润就可以出手了,这也是连云港外贸界的共识。
全靠一张嘴皮子,把价格提升对半,利润达到百分之百?
堪称恐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