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大神流浪的蛤蟆印象

经高楼大厦(曹毅)的热心介绍,网络文学大神作家流浪的蛤蟆(王超)来山东师范大学与学生们谈文学创作。
经高楼大厦(曹毅)的热心介绍,网络文学大神作家流浪的蛤蟆(王超)来山师与学生们谈文学创作。适逢学校下文批准成立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蛤蟆老师讲座的高质量水准让我再一次感到,做深入的、接地气的网络文学研究很有必要,对优秀的网络作家、作品进行认真阅读、评判非常有必要,目前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脱节的状况急需改变。
讲座主要以答问的方式进行,有一百五十余名学生阅读了蛤蟆老师的作品,写出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并提出了问题,我精选了一部分重要的问题向蛤蟆老师提问,三个多小时的答问录音即将整理成文字,将会在文学期刊发表,我还会写一篇文学评论论文来探讨蛤蟆老师的文学创作。这里写下一些点滴印象,向蛤蟆老师和曹毅兄表示感谢!
蛤蟆老师中等身材,有点大胡子,但不是很密,说话音调不高,语速不快,很沉稳,完全没有网上文字所显示的狂狷气和个性的锋芒,整个一副居家好男人的范儿。他让我想到不能从所写的文字简单地判断一个人,也不能简单地从外表判断一个人。在问及他的作品中为什么女性的形象都充当配角且比较单薄,他说他接触的女孩很少,对女性了解太少,大家一下子哈哈笑了。
蛤蟆老师的创作总是不断地求新求变,他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小说,结果被一群读者骂,人气下降,然后开始写读者喜欢看的东西,拥有了很强的人气的时候,又开始不管读者爽不爽只写自己的创意,然后又开始被骂,如此往复。网文创作,真的是让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啊。直面读者,读者是衣食父母,其阅读口味不能不考虑,还要受网站的制约,一些作品,比如《龙神决》的创作已经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网站的全版权运营,既是机遇,也是限制。网文创作者是在限制中自由,与王蒙所说的创作处境有类似之处,不过是限制的方面不同罢了。卢梭那句:人生为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蛤蟆老师有个很好的建议,网络文学研究应该有给学生的必读书目,研究可以从一些质量上好一些的短篇开始。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喜好,给他们介绍不同类型的网文,这样容易进入。
曹毅兄说蛤蟆老师是网络文学的活化石,此话不虚,作为第一代从网络阅读收费中获得收入的作者,蛤蟆是到现在依然写作的少数幸存者。蛤蟆对网络文学创作的演变脉络,生产机制及其问题,网文创作的规律,远比一般的作者看得清。
蛤蟆老师给学生们的建议很实在,如果要写网络小说,首先要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网络文学让很多人赚了钱,对此,蛤蟆老师的看法是,vip机制的缺陷不是让网络文学越写越水,而是让那些投机者参与进来,粗制乱造了一些文学的垃圾,坏了网络文学的名声,也害了那些写作者自己。
蛤蟆老师是个创作的多面手,有二十余部网络小说都是在起点的机制下生产的,但他还在网上披着马甲写了很多东西,上过各种论坛,在《今古传奇》上发表小说《一剑下昆仑》和《四海》,担任《今古传奇》的玄武写作小组导师,还为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适合孩子看的书《封魔士》。2003年“一支笔拯救起点”的美誉,这事让他回忆起来依然很兴奋,但他很清醒地看待这个赞誉,他说,起点的成功是机制的成功,不是哪个人能拯救的。披着马甲写《蜀山》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读者阅读趣味的一次测量。能成为大神,必然是经历了写作的千山万水,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是他获得成功并能坚持创作到现在的秘诀。
我在读蛤蟆的作品时,注意到蛤蟆的作品中有一类人物有些仙风道骨,不是一味地追求成功,而是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这类人物的塑造让我以为“流浪的蛤蟆”有一颗流浪者的心,向他求证时,他说这个名字时其实是在玩联众游戏时随意注册的名字,他当时想到的别的名字都被别人注册了,就开始想用难听的名字,结果“流浪的蛤蟆”一下子就通过了,在别的论坛上也是一次注册通过,就用上了。
蛤蟆老师很壮实,东北爷们,但吃饭吃得不多,几乎不喝酒。酒桌上曹毅兄几次替他声援,他真的是不会喝酒,大家就放过他了。
蛤蟆老师从东北来,曹毅兄自驾车从淄博赶到济南机场等候他,离去时,又亲自驾车把他送到机场,他们多年的友谊真的不是一般的“铁”。蛤蟆老师的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我指点作者成绩最好的时候,起点的月票总榜前五十有七本书跟我有关,还不算我自己的书。”问及他指点过哪些人的时候,蛤蟆老师很谦虚的说,这个就不说了吧。我追问一句,也包括曹毅兄吗,他说是的,这个问题就过去了。
活动学生留言版:
与蛤蟆一起去流浪
蛤蟆的作品我初中时就看过,那时候他是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作家,他的《大猿王》在我们班男生之间疯传,今天能够见到真人真的从来没敢想过,还能有幸和蛤蟆高楼老师合影留念,真是幸福感满满。
蛤蟆也像高楼老师一样的平易近人,温暖而又接地气,诚如王老师所言,今天大家对蛤蟆的提问都毫不客气,尖锐而犀利。但是本来网络文学的世界就是自由而又活跃的,每个人都张扬个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有人是蛤蟆的骨灰级粉丝,追捧称赞,也有人就蛤蟆作品中的烂尾等现象,尖锐的拷问,对于我个人而言,蛤蟆真的是网络小说里面骨灰级的大神,我非常喜欢,尤其是他的仙侠武侠小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读起来刺激而又过瘾,我永远支持蛤蟆,力挺蛤蟆!
印象最深刻的是蛤蟆老师一直坚持和建议我们网络创作要在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前提下,这让我非常感动,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网络作家,像兄长一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我们建议,我相信这里面可能有蛤蟆自己的故事,说的真的是掏心窝子实实在在的话,最中肯的建议,蛤蟆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告诉初中同桌我今天见到蛤蟆了,他很激动,他说,蛤蟆陪伴他走过了他的少年,网络小说真的影响巨大,蛤蟆,曾经陪我们一起长大。(李淇淋)
昨天听了蛤蟆老师讲座,印象最深的是其实网络小说也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只有那些有前瞻性的掌握整个行业的人才会成为佼佼者。蛤蟆就是其中的一位。写网络小说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她同样需要胆识,谋略,眼光。我以前对网络小说非常不屑,以为都是一些垃圾,但是经过"强制性"的接触,我知道了网络小说跟我们经典文学,严肃文学一样都是需要作家们的努力。与蛤蟆接触,我觉得蛤蟆其实也是一位有着自己真实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真实的人,活生生的人,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俗。我仿佛看到了网络小说的未来。正如蛤蟆本人说的那样,网络小说像是评书,给劳累的人们在闲暇之中带来欢乐。网络文学中也有经典,也有优秀的作家,这是无可否认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孙亚儒)
流浪的蛤蟆讲座有感:1.网络文学的创作可能比非网络文学的创作更加艰难,因为其对时间要求较高,每天必须上传几千字,这一点是我做不到的,本科时也有女同学写网文,个人还是对此表示抵触,因为对着电脑,辐射很大,对皮肤对身体的伤害都不可忽视,而这一点流浪的蛤蟆就可以做到,对此表示佩服。2.他的作品都有着天空星空的想象力,见面之前还在想,他本人是不是也是狂妄之类的,没想到他本人比较内敛,谈吐方面有作家风范,和之前见到的非网络文学作家的气质相近,可能创作的时空性是我们读者人为划分的,但是本质上,他们的身份都是作家,所以会很相像吧。3.他有提到,为了钱去拖沓章节的后果,可能是订阅数量的减少,这点还是可贵的,网络作家本身在一个较少规范约束的机制里,能有这个觉悟说明他自己有着十分宝贵的作家修养。(于宁)
老师曾经说过,很多人不理解他研究网络文学,其实说实话,一开始我的理解也有偏差。我以为研究网络文学是因为有人写的好,写的有茅盾文学奖的资格,所以要研究,要学习,然而这一年跟老师学习下来,发现并不是这样。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现在的发展可能还不成熟,可能走了一些弯路,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是发源于中国,并且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种文学形式。而我们非常幸运,出生在见证它成长的年代,见证和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学习文学不仅是学习理论,学习技巧,更高级的还应该学习文人的担当,面对新的文学形式,敏锐的发展,批判的评价,并自觉保护有价值有前途的文学新形式。这一点我是昨天才领悟到,所幸不算太晚。
既然网络文学是一种发源于商业时代的文学形式,它的商业性不可避免。这既是区别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的重要标志,也意味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可能会符合商业发展的某些规律。现在的网络文学市场像初期的资本积累市场,一小部分人靠网络文学发了家,就像郭敬明,流浪的蛤蟆。这些人是对历史的潮流有敏锐感官的掘金者。这时候资本聚集在少部分人手中,所以会有一部分作家乍富。更多的作家看到这种现象也想分一杯羹,所以加入了网络文学的大军,这种人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的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得到读者认可,在网络文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二是折翼在这条道路上,成为牺牲品。第一种人的增加会使资本不断的分配,从而降低因为网络文学一夜乍富的可能。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当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多,或者说网络文学越来越规范时,利润会越来越少。会不会有一天,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同进行主流文学创作的收入差距变小,甚至没有差距?那时还会有人写网络文学吗?激烈的竞争会让网络文学优中选优,突破瓶颈;还是会让它自此消沉,为了追求利益,粗制滥造,失去价值?(徐兴子)
今天的讲座内容相比上次来说更加深入,感觉收获很大。虽然蛤蟆老师没有高楼老师那么有激情,但是平实亲切的风格是一致的,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很令我高兴的是,我准备的问题基本上都由周老师向蛤蟆老师提问了。这鼓励我继续在网络文学这个富有活力的领域探索。以下是我关于这次讲座的一些思考:
第一,蛤蟆老师讲网络游戏和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他们的爽点高度相合,都是为了营造服务对象—读者或者玩家的“获取感”来服务。
这使我想到,无论形式如何,真正引起大众兴趣,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像漫画、游戏、电影、电视剧~)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他们都指向人性的心理,指向时代风貌。而且这些文艺作品一定程度上是以网络文学为基础的,越来越多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文化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文学这个切入点去了解社会,去探索这个时代。这一点让我很兴奋。
第二,而且蛤蟆老师提到他是玩了魔兽游戏之后,觉得魔兽的架构非常完美,然后借鉴了它的架构创作了《蜀山》。
我以前从没想到网络游戏的架构可以用到小说写作上。网文改成游戏的例子是举不胜数的,那么我想我们以后完全可以通过分析网文改成的游戏中有典型性的例子,来加深对网文制造爽点和组织架构的理解。
这一点也启发我,网络文学和其他文化产品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有很多相通之处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他的文化产品来研究网络文学,加深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感受。
第三,蛤蟆老师对我提出的,网络文学是否能像金庸的小说一样修订的问题回答说:网文字数太多,不太可能修订,出现经典化的作品是具有随机性的。
那么我想相比较传统文学研究者对作品研读的偏重。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可以更侧重对宏观上的网络文学现象、网络文学流派的研究,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分析,以及对网络作家的研究(网络大神能够比我们更加了解读者的心理、只有紧跟时代的大神才能长盛不衰~)。而且网络文学作品的篇幅太多太长,更需要一个团队来分工阅读,需要对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的阅读体验进行研究。
第四,听到志雄老师讲到一个同学对网文的误解,加上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体会到有很多人对网络文学的误解很多(这些误解也许一部分来自国家和学校的宣传)。而且绝大多数批评的声音都是来自那些没有读完一部小说,或者即使读完一两部,也因为对网络文学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难以正确评价。
而且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即使在一些富有理性思考,能够正视网络文学的人的身上也存在着。甚至,在一些热爱网络文学的读者身上也存在着。
我的问题是,唐家三少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的故事设定比《魔戒》要细致多了。”你怎么看待他这一言论?而蛤蟆老师的答案说实话当时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当时对这一言论,无一例外的都是对三少口诛笔伐。而蛤蟆老师说,如果三少的作品能够在其他一些方面追得上《魔戒》,对这他这一言论的质疑声就不会那么多,大家对他的作品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水平不高的看法。
网络文学一定会发展壮大,会不断成长,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形式一样。而这种偏见是对其生长的阻力之一,只有消除这种偏见,才能更快地使更优秀更高水平的读者和作者进来(虽然我认为,因为网络,因为科技的发展,这种事情早晚会发生),才能使促使更高质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出现。
第五,通过蛤蟆老师的介绍,我又一次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网文受读者、受社会、受时代影响有多大。
读者就是网络文学的筛选器,这一段时期社会上流行某种类型的小说,读者的兴趣在这里。作品在排行榜上的排名高,就会激励网络作家们去创作这方面的作品。
面对跟不上时代潮流的问题,蛤蟆老师采取披着马甲,一下开好几本小说,看读者对这几本小说的反映的方式来应对。我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思。有些他觉得读者会喜欢的,反而不卖座,有些他觉得没什么意思的,读者反而会喜欢。他还介绍他发微博是为了搞清网民的想法,网友的反应比读者的反应更直接。
那么我异想天开地想,是否可以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利用这种现象来搞清网络文学对读者发生效应的点,分析这一阶段的大众心理。(虽然细想起来,并不是一个那么好的方式)
第六,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其实都在不知不觉受到网络文学所承载的东西的影响。现代人没有一个人不上网,网络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代人的精神食粮的根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以后只会更甚。
网文比传统文学更贴合时代,更具有时代气息,更紧跟潮流。网文中蕴含着的时代性的东西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文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承载方式。
第七,蛤蟆老师有提到网络平台的问题,比如说张嘉佳不适合起点的文化,但并不代表他不适合网络,他的作品在微博上连载转发量就高,而起点上高人气的作家在微博上就不行。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这样看来,网络平台之间的文化是有差别的,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读者群,有适合这个平台的作家。而且网络各个平台本身的机制也会对各个平台上产生的网络文学产生影响。
第八,王老师说,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倒认为这种距离将会随着时间越来越短。主流文学将会越来越难以忽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这一点现在已经有所体现),随着读者口味的提升呼吁着更高水平的网络文学,而更高水平的网络文学的出现必然要从主流文学中汲取营养(蛤蟆老师也介绍了他们和一些主流作家的互动)。
但是我想这种界限也不一定会消失。网络文学作家多受通俗小说影响,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写给大众阅读的,而历史上让人难懂的严肃文学作品可不在少数。国家也在为一些写主流文学的作家提供经济基础。但是,也许随着时间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定义和定位应会得到改变。
几个比较印象深刻的思考如上,因为自己的资历实在太浅,其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觉得也很有问题,不过我觉得即使不正确的想法也不一定没有价值。嘿嘿,我姑妄言之,老师姑妄听之吧。。。因为怕影响听,记的笔记不太多,也还没看过录音稿,有些思考一时想不起来,有空看过录音稿后再写下交给老师。(陆玮玮)
昨天与王超老师面对面有这样几点感受:1.传统文学中的阅读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买书读,一种是借书读。网络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很容易获得阅读得资料。2.网络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不高,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每天都要更新,因为更新的速度太快,欲速则不达。网络文学给人的印象是粗糙,缺少传统文学的精雕细琢。3传统文学中编制内的作家在网络中写作并不占优势,网络文学有自身的规律。比如传统文学中的长篇小说在网络文学中就不能算长篇小说,网络文学中的长篇小说都达到三百万字。4.传统出版行业在做互联网的过程中也不占优势,比如过去搞实体出版的天下书盟虽然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但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下群雄并起,没有创新的思维,也不能够独步天下。这就象做了几十年家电的国美、苏宁做不过京东是一样的道理。5、我们在世界变化太快的感叹中发现感叹的这一瞬间世界又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和创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空间。王超老师作为第一代网络写手,蹭签约起点中文网,后来因为盛大的全版权运作模式出走纵横。这样商业模式的更新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6、在过去网站提供的文学作品都是免费的,在文学作品中加入广告获得收入来源使阅读变得不流畅。在2003年起点中文网启用收费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家所接受,使网络文学作者能够持续获得生活来源,创造了网络写手这个职业。7、网络写手不是普通人能够作为职业的,这需要才华、耐心和机缘。目前网络写手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很好,全国有几十万写手,能够挣到钱的也就是几百人。因此,不是每一个有文学梦想的人都能够把网络写手作为职业的。8、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网络文学作为一颗在中国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网文也走下了网坛,受到传统影视出版行业的青睐。9、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写作提供了精确的创作空间。传统的影视传媒制作团队需要有能够大量创作的写作功底的网络写手。(孟庆惠)
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我觉得网络大神流浪的蛤蟆就很好的践行了这句话,理清大环境坚守自我进行创作,微博上的暖心言论,给亲子写书示爱,还有作品中传达出的积极上进的价值观。网络写作环境混杂和读者参差不齐是大众有目共睹的事实,是迎合一部分读者黄赌暴力的口味给网络文学再注血污文字,还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写喜欢的奋斗故事,流浪的蛤蟆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当然,他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着一生只写一部小说的目标开始创作,到现在风格多变,作品琳琅,收获大批读者,离不开他的努力和聪慧,尤其是作为元老级别的网络写手,流浪的蛤蟆对我们在校生的创作和工作选择给予了踏实暖心的意见,更是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瞬间消解了大神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他早期作品《魔幻星际》中,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些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作者赋予他们保家卫国拯救宇宙和平的伟大重任,几乎完全隐去成年人的价值和责任,鹿易南的父母全文仅出场两三次,也没有涉及成年人的一些年龄和生活信息,流浪的蛤蟆将青少年从家庭和课堂的现实小环境中独立出来,为他们创造出培养责任心和吃苦耐劳本领的机会,没有像其他暴力色情小说一样在反方向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培养,当然,这种素材和结构方式的选择也不排除有迎合网络市场需求和网络创作制度筛选的原因,但是,流浪的蛤蟆能够坐进大学的课堂跟我们进行对话,不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吗?(缪晓岚)
本次交流会让我收获很多,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也让我对网络文学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更愿意去深入研究网络文学,真的感谢老师给予我们这么好的对话作家的机会,这是真实的文学体验比再多的书面资料都有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流浪的蛤蟆是网文界的“活化石”,从与他的对话中,可以听到许多网络文学的一些很深层,很真实的东西,更具现实意义,让我有恍然大悟之感。可以说他是一位处于网络文学核心区域的作家,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中的各个维度/各个方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网络游戏与网络文学的关系。蛤蟆的许多作品与网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游戏为网络文学提供灵感和题材如《蜀山》,《魔兽世界》的完美架构让蛤蟆借鉴去写小说为网游定制的网络文学:《天问
网络文学的畅快点与游戏畅快点相吻合,相同的体验价值:获取感。
网文把获取感带入到了现实中去。
思考:其实网络游戏的整体架构就是一部网络文学,只不过读者是玩家,他们通过真实的操作去感受故事,参与感极强。网络文学可以从热门的网络游戏中汲取经验,就是如何抓住读者,如何提高读者的参与感。现在有很多“网游小说”其实就是在借助或自创网络游戏结构来为小说创造背景和情节。
网络游戏也成为了网络小说面向市场的一个途径,获取利益的途径,扩大受众面,接受市场更残酷的考验
蛤蟆认为“网络文学是否是文学”没有讨论价值。这个一直被大家反复讨论的问题一下子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思考:我觉得网络文学无论是否得到承认,它都已一种不可否认的姿态存在于大众的生活中,它是面向大众的,是廉价又方便的平民阅读方式,可以说是比传统文学更靠近大众,更影响大众。我又在想,既然影响最大面积人群的是网络文学,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一文学引导大众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良性发展。
蛤蟆作为最早的起点VIP作家,带给了我更多关于网络文学内部机制的信息。
思考:现有的网络文学机制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回顾整个网络文学的一路发展,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发展有自我完善功能,现在多元的格局促进网文的大爆发,提高网文质量也是对作家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全版权时代即将到来,在协调网站与作家利益关系中,也会给网络文学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
作家的苦闷与价值追求:蛤蟆提到很多写作都是为了迎合读者喜欢,而他自己喜欢的他明白无法在网络中立足。同时,他坦承作家创作水平追不上读者阅读水平,由读者支撑在转向粉丝支撑。这些都是作家及网络文学本身面临的瓶颈。
但是,他也做出了努力,他努力追赶读者趣味,换马甲写《蜀山》是在检验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也会自己写自己纯兴趣的东西,不为赚钱,只为喜欢。
思考:从中我感受到的是网络作家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不骄傲自满自己已经成为大神,而是时刻在反思,检验自己,不断追求更好的写作。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文学追求,也在创作自己纯兴趣的东西,这又与传统文学有什么区别呢?这种市场竞争带来的危机感,也许会成为网络作家成长路上的一块块基石。
6,“并不是传统作家的书不适合网站,而是没有合适的平台”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思考:我之前一直觉得传统文学必定不能与网络发生联系。但是,如果说,我们有一个专业的提供传统文学资源的平台,也不见得没有读者去买账,在网络上也可以有精英化阅读。例如在豆瓣/知乎上就聚集了一批知识分子/文青等,如果有一个传统文学互动,发表的平台,可以吸引这么一批人。不过这个平台应当为适应传统文学的特点去调整一些机制。如果有这个平台,传统作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读者交流,也许会获得很多灵感。这也更督促传统作家不断提高自我,因为有读者这个检测机制在。
我觉得蛤蟆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有任何灵感都会记下来,所以他有那么多个开头。
思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网络作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认真的写作态度,以及他对写作故事的追求。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给了网络作家丰富的体验与灵感,但是如何让无数个灵感变成完整的作品,就是对作家的考验了。
同高楼大厦一样,蛤蟆也表现出了对写作的热爱,同样令人动容。
思考:蛤蟆一直提写作带给他的愉悦与享受,我想,热爱写作的人都是可爱的人,他们用文字构建世界。在网络上有这么一群人,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开心的用手指在电脑屏幕前打下一个个文字,他们的水平不一,但是他们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东西的权利,也许它的结果呈现的不尽如人意,但是追求的过程是美好的,还有,你怎么就能否定这些充满活力的未来呢?
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家群中菜鸟大神都有,他们都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勃勃的力量。
8,“不同的平台欢迎不同的东西”
思考:各种不同倾向/水平的文学作品都能找到适合它的平台,那么我们可以预料到未来网络文学的繁荣,我们期待
9、《阳神》是蛤蟆与其他作家相互交流的创作结果
思考:网络作家间的相互交流,让我感到他们不是在为利益而创作,而是在“玩”文学。网络时代为这些作家提供很多交流的机会,这些交流无疑在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更多灵感与创造(高楼大厦与蛤蟆的交流就是例子)
10,童书的创作
思考:蛤蟆和高楼大厦都有意愿创作童书,且蛤蟆的童书写的很精彩。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干净淳朴的心。另一方面,玄幻作家进行童书创作,故事的精彩性肯定能保证,这是不是一个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融合的一种反映。
11.我在想,以后的网络文学会不会与传统文学不再界限分明,而是融为一体,不存在谁兼并谁,虽然网络文学现在看起来还很弱小,但是谁又能预估他未来的力量呢?当网络,传统只成为发表手段的区分时,是不是会出现另一种形态的文学呢?
12,老师提到网络文学的魅力在于它充满着争议,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片待开垦的沃土,需要我们去用心开垦,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领域,它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最后,谢谢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老师辛苦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李婷婷)
这次与网络大神流浪的蛤蟆的交流会,我有几点比较深的感触:
1、在交流会开始之前,看到王万森老师竟然也来到了3141教室,一瞬间有点惊呆。我知道王老师对网络文学这部分可能接触不多,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关注网络文学,亲自参加这次交流会。整个交流会过程中,我观察到王老师的眼神颇为复杂,一面透露出对网络文学作家的应有敬意,一面又极其渺茫,似乎是不能完全理解网络文学这个世界。后来得知王老师是周老师您的老师,就又被王老师折服了,他对自己学生的支持,不仅是从精神上,也从行动上。最后王老师的一席话,特别真诚动人,表现出他对网络文学的支持并寄予厚望。
2、王超老师是网络文学界骨灰级的大神,但是从整个交流会过程中发现,他始终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姿态与我们进行着交流,把他对创作的理解分享给我们这群文学爱好者,这完全打破了一直以来存留在我们心中的作家神话,他是大神,但他不是神,他只是个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其次,网络文学创作不是一件梦幻的事情,王超老师一直提醒我们把网络创作当做一种爱好,而不是职业(除非你有这个能力与机遇)。我们这群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一直以为爱好可以成为职业,只要自己足够坚持就可以。这是很不成熟的想法,或者说很不实际。坚持是可以带来成功,但是不要忘记你要付出的代价以及为了你的成功,你的父母,你的朋友要替你付出的代价。这或许太过现实,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谁又能知道?我们或许不一定这样做,但一定要有这样的觉悟。
3、最感动莫过于王超老师亲自为女儿写儿童文学作品,正所谓“别人家的爸爸”,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天底下最棒的父亲。我关注了王超老师的新浪微博,会看到他发微博秀自己与女儿的日常状态,特别有爱。所以,我很期待王超老师转向儿童文学创作,多年后,我们的孩子定会成为他的最忠实的粉丝,因为相信他会把对女儿的爱融进他的创作中。
4、最后一点是关于本科生卓越班的师弟师妹,这两次与他们的接触让我发现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禁暗暗为他们高兴,但是也有一丝紧张,后生可畏啊!我们要加油啦!(乔梦岚)
昨天很高兴参加了周志雄老师组织的与网络大神流浪的蛤蟆老师的对话活动,这是老师第二次组织此类活动,上一次整理高楼老师讲座的录音稿时,就感觉对网络文学有了一些新的不一样的认识。但是上次因为考试等一些原因没能够亲自到现场听听老师讲的东西,感觉比较遗憾,昨天终于来到了现场,近三个小时的交流活动,感觉获益不少,下面就说一说自己的一些体验与感受。首先,我想说自己很喜欢昨天举办活动的那个教室的布置,这也是自己上大学两年以来第一次在本部参加学术活动,那个教室的布置给人一种很融入的感觉,大家围在一起就像在听一场故事会。老师简单介绍过后,交流会便开始了。
本次交流会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网络大神流浪的蛤蟆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平易近人,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冷。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很大方的给我们介绍了他这些年创作的历程,感觉他很励志,很幸运,也很厉害。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却成为了第一批的最早的网络大神,他写的小说风靡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他还是被称为“一支笔拯救了起点网”的作家。另外他也是幸运幸福的,就像他说的他很喜欢进行网络写作,但是如果这些年他的作品没有被认可,他的收入不能供他养家糊口的话,他可能就去从事别的工作去了,他是踩对点了,这一点很让我羡慕,一个人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被一些现实因素牵绊是幸运幸福的。他也很实在,明确告诉我们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再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他也是很厉害的,他不仅可以为了读者口味去写出网络文学作品,还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写适合的书,这一点,很让人佩服。
本次交流会中同学们还提问了一些比较犀利的问题,诸如“烂尾”“为什么不如三少的书卖的好”等等,面对这些,蛤蟆老师用自己的写作实际与当下网络文学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给我们一一做了解答。其实,最让我震惊的是老师说自己不怎么玩网络游戏,也不是网络游戏高手,这让我很惊讶,因为之前读《蜀山》时,全书俨然像是一本游戏攻略,读其他作品的同学也反映说老师的作品有很多网游的痕迹,对此蛤蟆老师给我们做了解释,为我们阐释了网文与网游的关系,二者带给我们心理上的畅快度是一致的,是这种心理体验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网游的感觉。他还告诉了我们许多他在创作过程中作出的一些努力,比如:为了读者的口味,披着马甲发表开头试水;结合自己喜欢的游戏(如《魔兽》)来加入属于自己的独特元素来建构小说等等。在一问一答的交流过程中,近3个小时的交流会很快就过去了,由于时间原因,自己的一个小问题遗憾的没能够现场问一下老师,但是最后我们和两位网络大神进行了合影留念,感觉不虚此行。
最后想说的就是整场交流会改变了我自己对网络文学、网络作家的一些看法,以前我就觉得网络小说就是他们写着玩的,听过这次老师讲述自己多年的创作经历才知道他们也是做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才写出这一部部受人欢迎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作为一个当下的热点也的确很值得我们去讨论研究。同时也了解了许多网络文学的运行机制与现状,就像周老师说的,我们研究一种现象时要亲自去体验,不能通过资料来得出一些结论,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再去体验,也希望自己下次准备再充分一点,能够多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高硕)
上一次高楼大厦来和我们作对话的时候,他口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喜欢”,而这次,从流浪的蛤蟆口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则是“好玩儿”。被问到一个段子,或是一个情节为什么这样写,一个人物为何这样设定,又或者为什么要在故事中涉入一些“恶趣味”之类的东西等时,他总会带着一脸忍俊不禁的笑意答曰:“就是觉得……好玩儿。”言下之意就是,除此之外,无甚太多复杂的考虑,所面向的,仅是一目了然的直观心理感受。每到此时,他的表情就会像一个淘气的孩童,而所讨论的,也不过只是他参与过的一场简单的游戏,不见分毫成年人身上条条框框的枷锁。
嗯,是一个有趣的人。
我曾在网上看过他的一张头像照片,当时觉得,啊,这表情忒倨傲。昨日一见,方知动态真人的蛤蟆是如此的接地气与有人情味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也觉得他,挺“好玩儿”。说到他自己的笔名,他说是因为当时很多名字都已经被注册了,于是就故意往难听了里面取,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流浪的蛤蟆”。我觉得这个名字挺好,我喜欢“流浪”这个包含了“自由、漂泊、独立”等诸多意义的词,也喜欢“蛤蟆”这个颇为自嘲的形象,二者结合就显得尤为生动。当时老师在和他进行对话时,似乎在对他的称呼上有过一番纠结,其实我觉得,称呼“蛤蟆老师”或许并不会被介意。
当然也会有启发。
比如说,在谈到网络小说与游戏的关系时,他说网络小说的畅快点和游戏的畅快点是互相高度重合的。而再追问这种重合是如何达到的时候,他又说,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获取感”,诸如能力的提升、物件的取得等此类。在谈到他对网络文学的看法时,他将网络文学与中国古代的评书作比,称它为一种茶余饭后用来娱乐的东西,又评价它为一种廉价的平民阅读方式,这对于一个网络作家而言,不乏坦率中的谦逊。而在谈到网络文学所涉及的内容和题材时,他又说网络文学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并非什么内容都合适,比如写黑社会的就一定不可以。而其中他谈到的一点则又很重要地纠正了我以往的一些误解。他说网文不完全靠字数来赚钱,而是靠情节来赚钱。因为一旦情节太烂,就会流失很多读者,之后的章节就不会再有太多的人订阅,反而得不偿失。这就和我以往的印象有所出入,如今才发觉自己太过想当然了。
我们通常觉得想象力对于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是最最不可或缺的东西,而流浪的蛤蟆在谈到网络文学的想象力时,则是出人意料地说,想象力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关键还是在于故事的好看程度。我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但我也觉得此处他在解释“想象力”的时候或许是有一定的偏差和局限,他所讲的“想象力”是指对一些器物/物事(如武器、灵兽的样子、主人公的外形、规则设定等)的想象,而事实上对于一个故事的描述,其本身就是一种想象,要编织一个好看的故事,想象力始终是离不开的。
我同意他所说的“老作家的作品不是不适合网络,而是不适合起点”的说法,即不同风格的平台适合不同的创作风格,平台不同,读者群不同,审美趣味也就不同。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休闲娱乐的qq空间发表学术论文,其结果一定是被别人骂装逼。我也同意他所说的“小说最终想让读者记得更久,经得起时间的淘汰,重要的还是人物”这一观点。这和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关。我曾在网络中读到过很多好看的故事,但之后却常常想不起它们的名字,但如果故事中有一个经典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就会让人很难忘怀,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白浅和夜华,如《琅琊榜》中的梅长苏等。这或许是因为网络小说中很多故事在一些情节上都有很多相似性和相互嫁接性,带有诸多令人熟悉的印记,有时你读着一个桥段觉得带有另一个桥段的影子,于是整个记忆就模糊起来;而如果一个故事中有一个个性分明的人物,那么每当提到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会想到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从而整个小说的故事也就记忆鲜明起来了。
最后想说,昨天王万森老师的到来真的是意外之喜。七十多岁的年纪很早就到了,而且从头听到尾,特别认真,让人尤其感动。从王老师身上,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对于新鲜文学的那种尝试着去了解和去接纳的宽容精神,这对一个从事了几十年严肃文学研究的老学者而言并不容易。王老师说他来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像个怪物,其实完全没有,而是特别特别的真诚可爱。还有就是,深刻感觉老师为了这场对话真的非常辛苦,再次谢谢老师为我们提供的机会。(陈玉蛟)
“流浪的蛤蟆”,作为已有15年写作年龄的“网络文学活化石”、起点文学首批白金作家,能面对面地与同学们交流,机会实属难得。
除了对网络作家平时写作生活的好奇,他们的文学观也是我的好奇点所在。“流浪的蛤蟆”的自述为我答疑解惑,他认为,网络文学类似古代的“评书”,它们都是一种廉价到底平民化阅读方式,作为普通人茶余饭后的消遣。网络文学的目的与传统文学相悖:传统文学以严肃的姿态,往往揭露现实的无奈,而网络文学则是“精神上的避风港”,以狂欢的姿态纯粹地使人愉悦。这也是“流浪的蛤蟆”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的秘诀所在。
以往我们认为网络文学可以任意发挥,具有传统文学所没有的自由度、灵活度,但经过“流浪的蛤蟆”一番陈述,我们发现写“网文”远非这么简单。网络文学也拥有其自我净化的制度,看不见的双手也在操控着它的成长,很多思路和灵感在作者还未动笔前就惨遭阉割,所以它更无法因一味迎合作者而任意为之。
“流浪的蛤蟆”作为网络文学的元老级人物,自然熟稔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网络文学规则的既得利益者,他对与我们坦荡的交流,也让我们对网络文学发展脉络更加清晰。研究文学,最终还是应该以这种形式触摸文学,而非于象牙塔闭门造车。(魏雪慧)
       6月27号上午,与蛤蟆的交流与高楼大厦相比,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对高楼大厦的印象停留在他个人对创作的执著和喜好的感情感体悟上,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偏好更多的选择了与自己趣味相投的那一部分。在蛤蟆的讲述中,我了解更多的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
       当很多人读蛤蟆的作品都称赞蛤蟆丰富的想象力时,蛤蟆却提出了想象力之外的另一个东西——故事构造,按蛤蟆的说法,想象力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小说的阅读价值在于其故事。《天鹏纵横》中场景的变换,人物的打斗各式各样,其故事性的确很强。但总感觉人物、故事之间更多地遵循一种单线式的发展,故事间的交叉性不强。网络小说的创作中为了扩大小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家不得不加大小说创作的篇幅,又介于小说随性的读者淘汰制,小说的续篇又要避免拖沓,或许,增加人物与故事情节就不失为一个两全的处理方式。而好的人物与故事又能保持作品的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网络文学背后受到严格的体制化管理,蛤蟆在这种限制下注重创作技巧和读者群体的反应,网络文学更像古代评书,是读者茶余饭后的娱乐,抓住了读者的作家才会成为成功的赢家。
       网络文学是一个新世界。在阅读中,那些自己想要了解的作家在某些处理方式上的创作动机,在作者那里只是任性而为,原本以为不同寻常的东西,在网络小说中追求不寻常也只是一种常态。阅读研究和实际创作之间的毕竟会差距,很多网络作家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很多创作可能只是目的性不强的随性为之,倘若不是从作家那里得到解释,恐怕又将多一份过度阐释。同样是任性而为,蛤蟆与高楼大厦也有着不同的方式,蛤蟆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恶趣味。人物的邪恶化处理,对现实的夸张与放大,这种恶趣味的追求可能也是其内心追求不同寻常的姿态的一种外化吧。(吴霞)
       网络大神流浪的蛤蟆在讲座中告诫我们,虽然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网络文学写作,但网络文学写作充满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并建议想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人在没有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放弃本职工作。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它完全可以作为业余生活的一种消遣,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寻求情感的释放,既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能圆了普通人的文学梦。我们所处的时代尽管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为文学疯狂的年代,但喜欢文学的人依然很多,在社会职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把文学作为一项副业经营,这对想尝试文学创作的人来讲确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用当下时髦的说法就是,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也需要闲暇时挣点外快。(董文杰)


流浪的蛤蟆:爬泰山听到一个笑话,有个纨绔上山的时候见到个妹子长得好看,就叫手下抢了妹子,扛着上山,爬到半山,对手下说:太特么累了,还扛这个女人干啥,放了吧ヽ( ̄д ̄;)ノ

流浪的蛤蟆:在十八盘上,碰到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小妹子,我就凑上去问:你们看网络小说吗? 我是梦入神机,被鄙视了,说完全没听过。后来在南天门碰到另外俩漂亮妹子,吸收了教训之后,我就说:看过仙剑吗?我是管平潮……



































原文地址

187



流浪的蛤蟆最新消息

流浪的蛤蟆相关新闻
近期小说界新闻
作家圈
小说新闻分类
新书
作家圈
书评
推书
电子书
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