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节 弹劾刘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旦很清楚自己岳父的为人,刚正有点过度自负了。
这犟人,是劝不动的。
寇准却是冷眼旁观,一点去劝的意思都没有。
向敏中悄悄问寇准:“寇公,你不去劝吗?”
寇准冷冷一笑:“向兄我问你,当下宫内还有第二个人有资格成为太子吗?纵然不可论官家立太子之事,但这事还有得选吗?”
向敏中点了点头,他认可寇准这话。
当下皇帝只有两个儿子还活着,一个才刚满周岁,而且因为天花满脸麻子,另一个不但健康,而且也有才德。
还当真没得选。
向敏中又问:“但,这事安平侯没有上述,怎么就能证明是他在背后把平定西番的功绩给了佑哥儿呢?这是猜测,猜测不能作为弹劾的理由,这事我想我应该有个态度。”
寇准伸手一挡:“不需要,刘安不是他们几封弹劾就能问罪的。这赵昌言暗中支持,钱惟演跳的凶,林特这个我看他比看丁谓还厌恶,让他们跳,看看有多少人跳,然后再说。”
向敏中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明白寇准这是准备下狠手了。
等人先跳出来,然后列名单。
何苦呢!
早朝开始,皇帝一坐在御座上就感觉到了这大殿上气氛有些不同。
皇帝坐下之后内心先是一乐,心说这是谁要倒霉了呢?
然后皇帝关心的是。
今个,会吵吗?
恩!
皇帝心有点不希望今天开吵,一但开吵今天早朝肯定就要拖时间,不能按时结束。太后最近身体有点虚,正好海边的干海参到了,自己下午想去尽一尽孝心。
还有就是玻璃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了四十面超大镜,是两尺宽六尺高的超大镜。
四十面听说只成功了三面,这其中还有一面有一角没处理好。
不过,依刘承珪亲自去看后汇报,用上等了香木制作的框,正好把那一角给挡住,又在外面帖了金花,很完美。
所以皇帝打算尽完孝心之后,亲自给皇后送一面,然后扣下一面给刘美人。
皇帝坐在御座上考虑着今天自己的日程计划。
谁想,就在皇帝想的入神的时候,赵昌言礼节之后大步出列。
整个朝堂瞬间全懵了。
别说是林特、钱惟演等人,就是寇准都懵了。
这个玩的有点大吧。
弹劾这种事情不应该先让谏台八品官先出手?
你一个堂堂二品大员要干什么。
“官家,臣闻子不教父之过,不知臣说的可有错?”
赵昌言说完之后抬头看着皇帝。
皇帝心说谁家雄孩子把这位得罪了,赵昌言在朝中是三大名嘴之一。第一名嘴是吕蒙正,任何的争吵他都能给说和了,第二名嘴是王嗣宗,见谁骂谁,而且每次都不会重样。
最后一个就是这位赵昌言了。
只是弹劾谁,一定是咬死为止,咬死不绝对不会停止。
可赵昌言提问,皇帝还不能不答。
皇帝说道:“没错,子不教父之过,这话没错。”
赵昌言脸板的象块铁板,冷冰冰的说道:“臣弹劾官家你。”

皇帝差一点就从御座给滑下来,今天的气氛好古怪,自家的孩子干什么了?
寇准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赵御使,谏台风闻言事固然没错,但没凭没据的,这个时候说这些不相干的话,耽误早朝。不如等等。”
“等!”赵昌言怒吼一声:“周王小小年纪就学会冒功,此事要等?这是师之过,还是父之过?”
斗嘴,寇准不行。
但吵架,寇准有胆色。
寇准立即就反问道:“说起来也有两年了,两年前宫中出天花,为保周王殿下安危,暂住安平候府,这每旬也只回家一次,也是不得已,国事重,官家有亏父职,但也纯属无奈,所以你弹劾官家,不合适。”
“你……”
寇准立即抢话头,他可不敢给赵昌言开口的机会,若让赵昌言一口气把想说的说完,自己再开口肯定没机会。
所以寇准抢着说道:“再说师,周王有师吗?”
对呀!
周王有师吗?
原本在赵佑七岁的时候应该有师,可宫里发天花,这事就耽误了。
然后一直没有定下老师。
赵佑没有官方认可的老师。
“你弹劾有错,所以我今天值事,驳回。”
“我弹劾有错?”
“当然,事没错,但弹劾的对象错了。”
赵昌言让寇准绕的有点晕,马上问:“你也承认有冒功之事?”
“不。”寇准摇了摇头:“我没承认,也没否定。赵兄你这边来,听我给你讲。”寇准把赵昌言扯到一旁。
皇帝脑袋依然很晕,冒功。
一个十岁的孩子冒什么功,你们是不是糊涂了,一定是搞错了。
赵昌言刚被拉开,就有一个八品谏官出列:“官家,臣弹劾安平候刘安。”
这才是标准的程度,先由八品上,然后再一点点升级,一开始就是二品来弹劾,这架还怎么吵。
正式的公文由小太监呈给了皇帝,那八品谏官才说道:“西番平定,边疆各县奉我大宋为正统,各族各部归化原本为大喜之事,安平侯代天子巡西北,功劳苦劳皆有。但,安平候送到尚书省的公文只有西番现状的细报,却无功绩清单。”
“然而,臣等查对公文,既非安平候亲笔,也没有安平侯私印鉴,只有巡察使印鉴,此公文推断为属臣所报。再观周王殿下也有上报公文,却是周王殿下亲笔,有周王殿下私人印鉴以及亲笔签名,相比较安平侯公文详细十倍。”
皇帝开口了:“所以呢?”
“臣以为,安平侯有让功之嫌。”
皇帝听懂了。
此时,皇帝内心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你们这些货是瞎的吗?刘安这家伙什么时候写过详细的上报公文,刘安的公文格式连皇帝都能背下来,刘安写公文的方式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然后处理了一下,结果如何如何。
就是幽州打仗这么大的事,刘安也是这么写的,也从来没有功绩名单,也没给自己请过功。
只有重点,没有细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