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苻秦江山--苻坚一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苻坚即位后,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义,继绝世,深孚民心,举国待兴。
而使前秦政权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的,尤其是选拔和重用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汉族官员。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王猛。这是一个可以媲美管仲、诸葛亮的杰出人才。
王猛的文治武功,是苻坚最后统一北方的直接原因。
由于秦国刚刚经历政权更替,国内人心涣散,贵族自重,朝纲不振,王权不彰。
王猛在苻坚的信任和支持下,决定先从整肃吏治开始,打击氐族贵人豪强中的部分守旧不法分子,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这必然得罪了一批秦国勋旧宗亲。他们对这个布衣起家的汉人非常嫉恨。
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一天,姑臧侯樊世在路上碰到了王猛,他仗着自己出身于氐族豪贵,又是辅佐苻健平定关中的开国元勋,便不无讥讽地对王猛说:“我们辛苦耕作,你倒好,跑来吃自在食。”
王猛也豪不客气,反唇相讥道:“我不但教你耕作,还要令你烧柴煮饭。”
樊世恼羞成怒,咬牙切齿道:“我不把你的人头挂在长安城门上,我誓不为人。”
王猛马上将樊世的话报告给了苻坚,苻坚听了很生气,说道:“看来不杀了这个老氐,无法整肃百官。”
正巧,樊世也进宫来议事。在苻坚面前,两人又起了争执,樊世一下跳了起来,扑上前去,就要殴打王猛。苻坚见状,也大发雷霆,说道:“反了反了。”马上命令侍卫将樊世拖出去斩了。
不一会儿,樊世的人头就被提回来了。文武百官看着王猛,连气都不敢出。自此以后,再也无人敢诋毁王猛了。
第二年,金秋八月,王猛由咸阳内史升迁至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负责京城大小事物。
这天,又一个作威作福的贵戚撞上了他的枪口。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原强太后的弟弟,好倚仗权势,酗酒闹事,蛮横强暴。时常在街上公然抢夺百姓财物和子女,是京城的一大祸害。
王猛甫上任,便拿他开刀,立马将这个民怨沸腾的祸种羁捕。一面上奏指控他的罪行,一面绑缚闹市区,执行斩首死刑。
苻坚接到奏报后大惊,赶紧派人快马加鞭赶赴刑场,要求刀下留人。然而,使者还未到,强德的人头已经落地。百姓正拍手称快呢。
短短数十天里,王猛和另一个疾恶如仇朝廷重臣--御史中丞邓羌同心协力。打击罪犯,无所顾忌。权贵豪门,皇亲国戚之中,犯法被杀或免职的达二十多人。
朝中为之震栗,奸佞之人屏息蔽气。京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苻坚感叹万千,赞道:“我今天才知道了什么叫做法纪,也知道了天子之位的尊贵。”
不久,又擢升王猛为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左仆射、中书监。一年之中,五升官职,权倾内外,时年三十六岁。
秦国内政大修的同时,秦王苻坚也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对外征伐的脚步。
当时的北方,除苻氏氐族政权外,还有多支由鲜卑人建立的大大小小的王国,主要的有段氏、宇文氏、乞伏氏、拓跋氏。
而东边的慕容氏燕国,虽然版图最大,但自慕容俊死后,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羌族的姚家首领姚苌自家兄姚襄战死后,就依附在在本国做官;
剩下的就是江南东晋王朝,它在同样野心勃勃的大臣桓温治下,正计划北伐灭燕。
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四月初夏,大司马桓温帅大军北上。
六月,桓温拔掉燕国前哨阵地,一路势如破竹,进驻武阳。
七月,至枋头。燕国皇帝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大惧,思谋放弃邺都,出奔和龙。吴王慕容垂建议派人向秦国割地求援。
秦王苻坚在先后两次接到燕国的求救信后,召集百官商议,多数人反对出兵,并幸灾乐祸地认为,前几年桓温伐秦时,晋军都已到灞上了,秦国眼看危在旦夕,燕国就是不理,见死不救。如今桓温锋刃指向了燕国,这是它的报应。
王猛却独持异议,他找到苻坚说道:“桓温,骁雄也。若平定燕国,进屯洛阳,收拢幽冀二州之兵,取食于并豫二州,驻兵于崤山、渑池之间,则秦国大事去矣。不如与燕国联合作战,先打退桓温,等桓温退却后,燕国估计也已元气大伤,我秦国趁其力量削弱之际,一举灭燕,一箭双雕啊。”
苻坚大喜,欣然赞同。
八月,秦王派将军苟池、邓羌帅布骑二万救燕,自洛阳兼倍行军,抵达颖川。
这时,慧眼之士作出了精辟论断。
燕国的太子太傅封孚问申胤:“桓温士众强整,乘流直进,然而如今大军逡巡盘垣于高地,不见进攻,这是什么原因啊。”
申胤答道:“以桓温今日声势,本来要灭燕也不是不可能,但晋室衰弱,桓温**国政,朝中大臣必定有很多是不满意他的。故而他们肯定是不愿看到桓温得志的。因此将会乖张阻志,破坏桓温的大好形势。再者,桓温现今大举深入燕境,不趁燕国君臣上下离心之际,一鼓作气拿下他,反而逍遥观望,妄想坐收胜果。等到他的后勤补给供应不上时,必定不战自败。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果然,由于桓温作战思路的失策。战事愆延过久,师老兵疲。在秦燕两**队的夹击下,晋军连连败北。桓温不得不收兵退回江东。
燕国皇帝慕容暐见晋军退却,心头大石落地了。于是调转矛头,开始对内清理异己分子。首当其冲的就是功臣叔父慕容垂。慕容垂无奈,只得东逃秦国。
秦王苻坚早就做好了攻燕的军事计划,但一直忌惮慕容垂。如今见到他投奔自己,大喜过望,亲自到郊外远远地迎接他回宫。
同年十二月,秦国借口帮燕国击退晋军,而燕国没有兑现割让虎牢以西土地给秦国的承诺。派辅国将军王猛组成伐燕大军。
一个月后,攻克洛阳。
第二年,九月,王猛攻占壶关(山西长治东南)、晋阳(太原南)。慕容暐倾国出动。命慕容评统军四十万进行阻击。

但胆怯的慕容评畏惧王猛的锐气,在潞川(今浊漳水)就按兵不动,不敢再前进了。他又生性贪鄙,见这一带水源紧缺,于是派兵霸占了各处山地、泉眼,军民用水一律要向他缴税或者以物相抵。就连上山砍柴也要缴钱。
他自己的钱财堆积如山了,可燕军的士气却消磨殆尽,当地民众更是怨声载道。
王猛闻信,大笑道:“慕容评真是个奴才,击破他实在是易如反掌。”
当夜,他派出游击将军郭庆率领五千骑兵,绕道至燕军后方,突袭了慕容评的辎重粮草,将之烧个干干净净,火光冲天,映照到了邺城。
慕容暐大怒,遣使痛斥这个祖父的弟弟慕容评:“大王,高祖之子,当以燕国宗庙社稷为重,为何不抚恤战士,反而封山卖水,专以聚财敛钱为务。燕国府库及内藏的珍宝财货,朕愿与大王共有,何忧于贫。若贼军得进,家破国亡,大王您所积敛的钱帛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藏匿呢。”
下令让他将钱财散给三军,并立即出战。
慕容评又羞又怕,只好硬着头皮向王猛挑战。王猛接到燕国战书,大笑允诺。
十月甲子日,王猛列阵于渭水岸边,慷慨誓师:“我王景略受国厚恩,职兼内外。今与驻君深入贼地,当竭力致死,有进无退,与大家共立大功,以报国家。诸位将来受明君之赏,于亲朋好友处喝庆功酒时,不亦美乎。”秦军上下士气昂扬,踊跃欢腾。
于是破釜弃粮,大呼前进。
两军既交,人人奋勇。燕军虽然士气不如秦军,但慕容评深知这一仗关系着身家性命,便不停地催促士兵向前冲。
王猛在高处见燕军人数优势明显,己方非常吃力。便转身对邓羌道:“目前战局胶着,非将军出马,不能摧敌斗志,破此劲敌。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望将军勉为其难,率众出击。”
邓羌捋了捋胡须,趁机讹诈:“王将军若肯授我司隶校尉一职,我能为你解忧。”王猛答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能许诺安定太守、万户侯。”
邓羌听了,脸色马上沉了下来,忖道:“国家内外事物,哪一件不是你说了算,一个司隶校尉的职务就不能作主了?”于是,也不顾别人诧异的神情,独自跃马回营。
这时,前方两军正杀得难解难分,秦军伤亡也在增大。
王猛赶紧派人去召邓羌。邓羌躺在行军席上,一声不呵。传令官不敢惹他,只好跑回去报告王猛。王猛无奈,只得策马回营,亲自去请这位开国武将,并答应了他的条件。
邓羌这才高兴起来,从床上一跃而起,大呼道:“拿酒来。”
一碗烈酒下肚,便带领手下将领张蚝、徐成持矛上马,呼啸着冲入敌阵。四进四出,如入无人之境。
战斗持续到晌午,燕军终于支撑不住了,开始溃败。
王猛令旗一挥,秦军三军如浪潮般追击燕军。
燕军溃不成军,人马互相践踏,慕容评单骑逃回邺都。这一仗,燕军主力被打垮,损失兵力十五万余人。
邺的外围防线告破后,秦军长驱直入。
十一月,王猛进围邺城。戊寅日,夜,城内发生兵变,燕国散骑侍郎余蔚帅五百余人打开北门,引导秦军入城。
慕容暐狼狈出逃。秦国游击将军郭庆奉命追赶。
出城时,慕容暐身边尚有卫士近千骑,不久,便四处逃散,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他们不敢走大路,专拣偏僻山路爬行,一路向东。
数日后,逃至一处坟山,众人正靠在坟堆上喘息时,突然从四周冲出二十多个盗贼,手里各拿刀枪弓箭。慕容暐等人大惊,连滚带爬,慌不择路,狂奔逃命。
侍从孟高断后,他手持大刀左挥右挡,在杀伤多人后,由于饥饿过度,已经精疲力竭了。他自知难免,便将已砍得卷了刃的钢刀一抛,扑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一个强盗拦腰抱起,使劲往地上一掼,大叫一声:“男儿穷矣。”其他强盗在近旁拔箭乱射,瞬间将他射成了蜂窝。
另一名侍从艾朗见状,悲愤之下,也掉头冲入贼众,杀死数人后,力战而死。
慕容暐仓皇之中,也没能逃出多远,在高阳被郭庆追上,部将巨武将慕容暐押解至长安。
苻坚在殿前见到了失魂落魄的燕国皇帝,诘问道:“我大军围城,你不思抵抗,又拒不投降,反丢下百官东逃,这算什么?”
慕容暐叹了口气,神色间满是凄然,道:“胡死首丘,天命如此,我也只是想东归,死在先人的坟墓那里。”
苻坚说到底也是个性情中,对这个曾经风光一时近邻之主不无哀怜,便将他及其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百姓共四万余户迁于长安附近,派专人和军队进行管理。
王猛继续东进,燕国各地守将纷纷弃城或降或逃。旬月之间,尽得燕国之地。共收获一百五十七个郡,二百四十六万户,人口九百九十九万。
晋文帝咸安元年,四月,秦国兼并了杨氏仇池领地。
晋武帝宁康二年,五月,秦国吞并益州。
太元元年,八月,盘踞凉州百余年的张氏政权也告覆灭。
其余各地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臣属于秦。
北方实现了大一统。
秦王苻坚在王猛等一干谋臣猛将的尽忠竭力下,成就了霸业。然而,他的致命弱点就是仁义过头,缺乏明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邀幸,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
每征服一国,上至国君,下至将吏,不论忠邪,一律优容;对于反叛之臣,擒获后不仅不诛,还让他官复原职。这就是“滥好人”。
因此,在辅弼大臣王猛、邓羌等相继去世后,他的朝中,只剩下了被征服的各国贵族或一些安逸享乐之士,真正能替他分忧的所剩无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